2023年加载中

当前位置 > 学术成就

石学敏实用针灸学

呼市中蒙医院石学敏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  2023-10-13 19:54  浏览量:1020

石学敏院士在国内最早将现代科技手段引进针灸领域,抓住中风这种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深入探讨,根据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从临床到基础反复实验,有效率达98%,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和奖励。另外,对中风合并症如延髓麻痹吞咽障碍、脊髓疾患、精神心理疾患、周围血管病、痛证、前列腺疾患及老年性痴呆等多种急重病,都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和研究;研究方法继血液流变学、脑血流、微循环以及心功能、脑电图、经颅超声多普勒等研究之后,从细胞、亚细胞水平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了针灸临床的推广应用及疗效的提高。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针灸学科也不能在一个水平上停滞不前,唯有运用现代科学,才能促进针灸医学的发展。石学敏院士面对针灸医学面临一片现代科学内涵空白的情况下,冷静思考了针灸医学的突破口,在确立了针刺治疗中风病研究的同时,又把针刺手法量学研究作为主攻方向,因为针刺手法量学是关系到针刺疗效的关键环节,也是历代医家尚未统一的大问题。石学敏院士在针刺中风病的量化手法研究基础上总结了9种疾病的针刺量学规律,并通过严谨的实验研究,率先提出针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术时间及两次针刺间隔时间作为针刺手法量学的四大要素,首次确立了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和内涵,使传统的针刺手法向规范化、量化方向发展。

石学敏院士在精研古代医籍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通过临床的细致观察,对十二经病候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对“是动”、 “所生”病进行了高屋建瓴地总结。他认为“是动”、“所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对十二经脉及其相连属脏腑在生理转变为病理后所产生的各个症状体征传变和转归的综合性记述,应包括病因、病位、发病缓急、病程长短、标本虚实、预后转归等。“是动”病为外因引动或诱发,发病急,病程短,病位在表,多为阳、实、热证,预后多良好;“所生”病为“是动”病转化而来,或脏腑自病,发病缓慢,病程绵长,病位在里,多为里、虚、寒证,预后多不良。并对十二经病候中的“六厥症”进行了精辟的分析,澄清了一些模糊的概念,使针灸学科的理论基础更加坚实,而且有着切实的临床指导意义,是辨证、取穴及分析疾病预后的准绳。

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中医疗法对慢性病疗效好的观点,临床中遇到急症,多应用西医治疗。石学敏院士在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时发现,针灸不但可应用于急症医学,而且有其独特的疗效,因而大有用武之地。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石院士带领下,先后承担了中医药“八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及天津市教委重中之重科研项目,开展了针刺在急症领域的研究,如:针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针刺复苏导管起搏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严重心律失常,针刺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针刺人中、气舍等穴治疗中枢性呼吸衰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石学敏院士在40余年的针灸临床中,总结了不同疾病的针刺处方,并对穴位的应用及手法操作有独到的见解。《石学敏实用针灸学》系统、详细介绍了笔者(石学敏院士)在中医针灸领域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是一部反映当代针灸特色的大型针灸学专著。本书涉及针灸学的经络学、腧穴学、刺灸学及治疗学等方面。各板块均体现出作者独特的学术思想,特别是在腧穴的特殊用法、特殊刺法方面有详尽的论述。全书共分三部分,代前言中主要介绍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上篇为经络与腧穴理论,分别论述石院士对经络学及腧穴学的认识及见解;中篇为刺灸法,详细论述了现代常用针刺法、灸法学及石氏针刺手法、针灸处方;下篇为疾病各论,论述了内外妇儿、五官及其他病种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则、处方、操作及配方理论、转归及预后、预防与调护等;并附有临床病案,全部为临床针灸治疗的效例,有助于读者加深理解。石学敏院士独特的针灸学术思想贯穿于本书的始终。本书既有传统针灸理论的继承,又有当代针灸临床的发挥,是一部内容丰富,具有系统性、学术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的针灸专著。

本书的命名《石学敏实用针灸学》有别于石学敏院士的既往著作《石学敏针灸学》。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石学敏院士的著作《常见病实用针灸配方》、《石学敏针灸临证集验》、《石学敏针灸学》、《中风病与醒脑开窍针刺法》、《中国针灸治疗学》、《针灸学》、《当代针灸治疗学》以及其他相关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