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加载中

当前位置 > 临床案例

中风后运动性失语

呼市中蒙医院石学敏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  2023-11-16 13:16  浏览量:1243

患者,男,66岁,就诊于2015年5月5日。

主诉:言语蹇涩1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2015年4月17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蹇涩,不能自主叙述出完整词语或句子,右侧肢体不遂,曾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查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示双侧基底节区、右侧丘脑梗死灶,脑干缺血软化灶。后至所居住街道社区医院接受针灸治疗(具体情况不详)。经治疗患者仍不能自主表达词意,影响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恢复来本院寻求针灸治疗。刻诊:患者神清,精神萎靡,表情淡漠,言语謇涩,语声低微,不能叙述完整词语及句子,右侧肢体可抬离床面15°,右口角歪斜,纳尚可,寐安,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腻,脉沉细。患者于3年前罹患脑梗死,曾在天津第一中心医院住院系统治疗,后遗留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否认其他病史。

中医诊断:舌瘖(中风后失音);证型:痰瘀阻窍。

西医诊断:脑梗死;运动性失语。

治则:醒神开窍、化瘀通络。

治法: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加减为主,配合语言训练。针刺取穴:内关、人中、三阴交、风池、完骨、翳风、委中、廉泉、百会和四神聪,舌面、咽后壁及舌下金津、玉液点刺。患者仰位,用0.25mm×40mm针灸针施术。操作:内关直刺1.0~1.5寸,行捻转提插泻法1分钟,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5寸,行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为度,两穴均用以醒神利窍;三阴交直刺进针1.0~1.5寸,行提插补法1分钟,以滋补肝肾;风池、完骨、翳风均针向喉结,震颤徐入2.0~2.5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1分钟,治以通关开窍;委中穴行提插泻法至肢体抽动3次为度,不予留针;百会、四神聪向后平刺1.0寸,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咽后壁、舌面用2.0寸毫针快速点刺舌面10余次,以微见细小出血为宜;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嘱患者张口卷舌,暴露舌底部,用三棱针点刺金津、玉液,以出血2mL为宜。1次/天,每次20分钟,14天为1个疗程。另结合语言康复训练,采用Schuell刺激疗法对患者进行构音训练、口语及文字表达等练习,指导患者进行口型发声训练,由简单的拼音发声逐渐增加难度到短语或短句,每日自行练习3次,每次约20分钟,通过反复言语刺激来进一步恢复患者言语表达的灵活性;要求患者每天与家人进行对话练习,内容可选择患者感兴趣的生活话题等,要求逐字发音清晰;并且每日坚持自行阅读期刊、报纸等。治疗过程:第1天即可发出“啊,嗯”等语气词。1周后,开始逐渐能口述简单的短句,肢体活动较入院时灵活;2周后可叙述长句,进行简单对话;右口角喎斜基本消失,可灵活完成吃饭、穿衣等日常活动,步行仍需搀扶;1个月后,可与人流利交流,面部神态逐显生动,可独立步行,生活基本自理。随访患者语言流利,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按语:运动性失语在祖国医学中属“舌瘖”范畴,为脑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属中枢性的发声及语言障碍。西医即Broca失语,认为该证的病因是大脑皮质语言功能区病变所致。《灵枢·九针》有云:“五邪⋯⋯邪入于阴,转则为瘖。”《疡医大全卷十五》载:“舌瘖者,中风而舌不转运,舌强不能言是也”。中风后失音总体来说以正气不足,肝肾阴亏,肝阳上扰、肝风内动、血脉不通,风邪留而不祛为致病之本;以风、火、痰、湿、气、血为致病之标。语言蹇涩则为正气亏虚,痰浊内扰脑部清窍所致。患者年过花甲,气血本虚,虚则化痰生瘀,阻于脑络。故治以醒脑开窍、化痰利窍、兼益气养血。穴方中,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之功;人中为督脉与手足阳明经之会穴,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达巅,故泻人中可调泻督脉,开窍利脑;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足三阴之经脉均与舌相络,补之可达补益肝肾,健脾利湿之功;风池、完骨均为胆经近脑的腧穴,胆主决断,开之则脑窍通畅;百会、四神聪为头部穴位,协助醒脑开窍穴位共达开窍启闭之功效;舌为心之苗窍,且通于脾、肾,点刺舌面与舌下金津、玉液穴,刺激与舌体联系经络,疏通经气、调整气血、开窍醒神,有利于濡养舌体,增强舌的功能活动。兼用秒chuell语言康复刺激疗法,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语言表述、阅读功能的重构和恢复。双重疗法结合刺激大脑和言语系统,安全性强,简单易操作,增强肌肉协调性和语言表述灵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病例治疗结果提示,针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对改善中风后失语有明显的疗效,对促进患者言语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